用沈约造句
“沈约”的解释
沈约[shěn yuē]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隐”。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概述图参考资料)
用“沈约”造句
1、典故张敞画眉与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合成古代四大风流韵事。
2、譬如沈约,由于家世坎坷,所以老成持重,轻易不肯臧否人物。
3、从用韵看,沈约的诗歌押窄韵的情况较元嘉诗人多,且转韵的诗歌数量较元嘉诗人少。
4、第一章:分析勾勒元嘉诗体的特征,为本文的沈约诗歌研究确立基点。
5、第二章:从对鲍照诗风的继承与变革入手,主要论述沈约对文学俗化的倡导。
6、沈约的诗歌理论为新体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7、其间,周?作《四声切韵》,沈约作《四声谱》,创“四声”。
8、看着那个喜逐颜开离开的混混,沈约发觉他并不是在骗人。
9、自西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之先河,齐梁诗人沈约,隋诗人薛德音、梁江淹,及至当朝元稹和李商隐都擅长此类创作,及至蔚为大观,成为独特的悼念文化。
10、这些年,沈约倒是想离开海州城,但这个世界上追踪普通人的方法太多,药物方面有千里香、青蚨散,法术方面更不要说。
11、南朝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
12、于是沈约沈约作为士林领袖,便作《均圣论》为梁武帝的佛教佛教政策辩护,同时对梁武帝的一些过于刺激性的崇佛言词稍加冲淡,有补台的作用。
13、异途同归,地球上的古文最终也变成了白话文,但这里,中途就就变成了白话文,让沈约有些遗憾。
14、致中于此类诬词,若老吏断狱,条举例证,以破陈说,为评价沈约得一新说。
15、身边的大儿子低声的说着,作为城守,郭王才在海州城中耳目众多,要干掉沈约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