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小云山记
作者:湘西之山,自耶姜并湘以东,其复数十;以北至于大云。大云之山遂东,其陵乘十数,因而曼行,以至于蒸、湘之交。大云之北麓有溪焉,并山而东,以汇于蒸。未为溪之麓,支之稚者,北又东,其复十数,皆渐伏而为曼衍个登小云,复者皆复,而曼衍尽见,为方八十里,以至于蒸、湘之交,遂逾乎湘。南尽晋宁之洋山;西南尽祁之岳侯题名;东尽来之武侯之祠;东北尽炎帝之陵,陵部也;北迤东尽攸之燕子巢。
天宇澄清,平烟幂野,飞禽重影,虹雨明灭,皆迎国授朗于曼衍之中。其北则南岳之西峰,其簇如群萼初舒,寒则苍,春则碧,以周乎曼衍而左函之,小云之观止矣。春之云,有半起而轮禾,有丛岫如雪而献其孤黛。夏之雨,有亘白,有漩复,有孤袅,有隙日旁射,耀其晶莹。秋之月,有澄淡而不知微远之所终。冬之雪,有上如瞑,下如月万顷,有夕镫烁素,悬于泱莽。山之观,奚止也?
小云之高,视大云不十之一炉。大云之高,视岳不三十之一也。岂啻大云,岳之观所能度越此者,唯祝融焉,他则无小云若。盖小云者,当湘西群山之东,得大云之委,而临曼衍之首者也,故若此。是故湘西之山,观之尤者,逮乎小云而尽。
系乎大云而小者,大云庞然大也。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养生之术于大云,而以小云为别馆,故小之。”虽然,尽湘以西,终无及之者。自麓至山之豆,皆高柯丛樾,阴森葱倩。涉山之巅,则古木百尺者,皆俯以供观者之极目。养生者去,僧或庐之。庐下莳杂花,四时萦砌。右有池,不雨不竭。
予自甲辰始游,嗣后岁一登之,不倦。友人刘近鲁,居其下,有高阁藏书六千余卷,导于游者。
题记:本文题为小云山记,但主要的是记述从小云山观赏湘西群山的自然风光,而不是描写小云山的形胜。作者反复写湘西重山迭岭的地理形势、指出小云山乃观赏湘西山水全貌的最佳位置,文章结构简洁,句法多变,章法讲究。
作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爱国者,描写祖国的锦绣河山,激情涌动;作者抱着光复故国的坚定信念,本文或者用战略的眼光暗暗点明小云山在湘西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亦未可知。
作者简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之为船山先生。崇祯十五年举于乡。明亡,在衡山组织武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清统一后,长期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一岁数徙其处,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四十年,始终未剃发。他在学术上成就很大,特别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亦善诗文词曲,所作诗文,多写故国之悲、怀旧之感,被人说是“字字楚骚心”。山水游记,也往往在登山临水的描述之中隐藏深沉的爱国情感。所遗著作有《船山遗书》、《王船山诗文集》等。
天宇澄清,平烟幂野,飞禽重影,虹雨明灭,皆迎国授朗于曼衍之中。其北则南岳之西峰,其簇如群萼初舒,寒则苍,春则碧,以周乎曼衍而左函之,小云之观止矣。春之云,有半起而轮禾,有丛岫如雪而献其孤黛。夏之雨,有亘白,有漩复,有孤袅,有隙日旁射,耀其晶莹。秋之月,有澄淡而不知微远之所终。冬之雪,有上如瞑,下如月万顷,有夕镫烁素,悬于泱莽。山之观,奚止也?
小云之高,视大云不十之一炉。大云之高,视岳不三十之一也。岂啻大云,岳之观所能度越此者,唯祝融焉,他则无小云若。盖小云者,当湘西群山之东,得大云之委,而临曼衍之首者也,故若此。是故湘西之山,观之尤者,逮乎小云而尽。
系乎大云而小者,大云庞然大也。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养生之术于大云,而以小云为别馆,故小之。”虽然,尽湘以西,终无及之者。自麓至山之豆,皆高柯丛樾,阴森葱倩。涉山之巅,则古木百尺者,皆俯以供观者之极目。养生者去,僧或庐之。庐下莳杂花,四时萦砌。右有池,不雨不竭。
予自甲辰始游,嗣后岁一登之,不倦。友人刘近鲁,居其下,有高阁藏书六千余卷,导于游者。
题记:本文题为小云山记,但主要的是记述从小云山观赏湘西群山的自然风光,而不是描写小云山的形胜。作者反复写湘西重山迭岭的地理形势、指出小云山乃观赏湘西山水全貌的最佳位置,文章结构简洁,句法多变,章法讲究。
作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爱国者,描写祖国的锦绣河山,激情涌动;作者抱着光复故国的坚定信念,本文或者用战略的眼光暗暗点明小云山在湘西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亦未可知。
作者简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之为船山先生。崇祯十五年举于乡。明亡,在衡山组织武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清统一后,长期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一岁数徙其处,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四十年,始终未剃发。他在学术上成就很大,特别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亦善诗文词曲,所作诗文,多写故国之悲、怀旧之感,被人说是“字字楚骚心”。山水游记,也往往在登山临水的描述之中隐藏深沉的爱国情感。所遗著作有《船山遗书》、《王船山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