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量才第四
作者:赵蕤造器尽其材,用人适其性。用一种人才,便成就一种事业。赵王用赵括而亡国,诸葛亮用马谡而前功尽弃,这些血的教训足以提醒我们对用人的重视。
【经文】
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犹升不可以盛斛,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日理才,以研事机;三日政才,以经制体;四曰学才,以综典文;五曰武才,以御军旅;六曰农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兴国利;九曰辩才,以长讽议。”此量才者也。]
故伊尹曰:“智通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于万物之情,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
[汉文帝问陈平曰:“君所主何事?”对曰:“陛下不知臣驽下,使臣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燮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年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行其职。”上曰:“善!”
汉魏相书曰:“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人服。’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之分,日月为纪。各有常职,不得相于。明主谨于尊天,慎于养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时,敬授人事。君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三者得叙,则灾害不生,人不夭疾,衣食有余矣。此燮理阴阳之大体也。”
事具《洪范》篇。]
不失四时,通于地利,能通不通,能利不利,如是者举以为九卿。故丸卿之事常在于德。通于人事,行犹举绳,通于关梁,实于府库,如是者,举以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于仁。[蜀丞相诸葛亮主薄杨颙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卿大夫。”]
忠正强谏而无有奸诈,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举以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于义也。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
法家之才,司冠之任也。术家之才,三孤之任也。臧否之才,师氏之任也。
伎俩之才,司空之任也。儒学之才,保氏之任也。文章之才,国史之任也。
骁雄之才,将帅之任也。]
【译文】
人的才能大小是不同的,就象用升无法盛下斗中的东西一样,盛不下就会溢出来,溢出来就全浪费了。用了不该用的人,怎么能没有危险呢?[傅玄说:“品评人才可分九类:一是有德行的,这类人可用来作为政权的根基;二是治理之才,可以让他们来推究事物变化的规律;三是政务之才,可以让他们从事政治体制的运作;四是学问之才,可以让他们搞学术研究;五是用兵之才,可以用以统帅军队;六是理农之才,可以让他们指导农民耕作;七是工匠之才,用以制作器具;八是经商之才,可以用他们来振兴国家经济;九是辩才,可以发挥他们讽谏和议政的长处。”这样做就叫量才使用。]
成汤的辅相伊尹说:“如果心智能与天道相通,能不断地顺应事物的变化,了解万物发展的情况,言论足以用来调合阴阳,正确地核准四时,掌握风调雨顺的规律。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三公。所以,三公的职责是不懈地研究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
[对于相当于三公的宰相的职责,西汉时的陈平说得更明白。当年汉文帝问陈平:“你所负责的都是些什么事情?”陈平说:“陛下不嫌我愚钝,让我当宰相。当宰相的任务就是,对上辅佐皇上,调理阴阳;对下要使万物各得其便;对外镇抚四方,对内团结民众。要让各级官吏各尽其职。”汉文帝说:“讲得好!”
汉代魏相(宣帝时为御史大夫)上书说:“我知道《周易》中讲过:‘天地协调,所以日月运行正常,四时相宜;圣明的君臣统治天下配合协调,少有严刑峻法但百姓悦服。’大地运行,生于阴阳消长。阴阳的规定由日月限定,各有各的责任,不能互相冲犯。贤明的君王谨慎地遵守自然的法则并尊养人才,所以设立柔顺如月的宰相,以顺应四时,掌管政务。君主言行合乎自然法则,遵顺阴阳的变化规律,就使日月光明,风调雨顺,寒暑适宜。这三者秩序相得,就会使天灾不作,百姓康乐富足。这就是为什么要曼理阴阳的主要原因。”以上道理在《洪范》中讲得很明白。]不违背一年四季的农作节令,懂得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能把堵塞不通的环节疏通,能把废弃不用的东西变成财富。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九卿(相当于各部委的部长)。所以,九卿的职责在于全国文明道德的建设。通达人情事故,作风正派,了解税收的关卡,充实国家的府库,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大夫。所以,大夫的职责是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诸葛亮的主薄杨颙说:“坐而论道的是三公,去具体贯彻执行的是卿大夫。”]
忠心正直,犯颜直谏,没有奸诈之心,大公无私,讲话符合国家法规,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列士。所以,列士的职责是常行仁义。道、德、仁、义确立之后,天下就得到治理了。”[有“清节”之风的,可以担任君王的老师,有“法家”之才的可以负责司法工作,“术家”可以作为智囊团,善于评论和研究儒学的也可作太子的老师,会写文章的可以让他去研究历史,“骁雄”
之才可以去让他带兵打仗。]
【经文】
太公曰:“多言多语,恶口恶舌,终日言恶,寝卧不绝,为众所憎,为人所疾。此可使要遮闾巷,察奸伺祸。权数好事,夜卧早起,虽剧不悔,此妻子之将也;先语察事,劝而与食,实长希言,财物平均,此十人之将也;忉忉截截,垂意肃肃,不用谏言,数行刑戮,刑必见血,不避亲戚,此百人之将也;讼辨好胜,嫉贼侵凌,斤人以刑,欲整一众,此千人之将也;外貌怍怍,言语时出,知人饥饱,习人剧易,此万人之将也;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近贤进谋,使人知节,言语不慢,忠心诚毕,此十万人之将也[《经》曰:
“夫将虽以详重为贵,而不可有不决之疑;虽以博访为能,而不欲有多端之惑。”此论将之妙也];温良实长,用心无两,见贤进之,行法不在,此百万人之将也;勋勋纷纷,邻国皆闻,出入豪居,百姓所亲,诚信缓大,明于领世,能效成事,又能救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若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修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料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行能决之,然后乃可以为英。张良是也。
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料事,然后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译文】
姜太公说:“嘴里唠唠叨叨,不干不净,整天如此,躺下都不停,让众人讨厌。这种人可以让他管理街区,盘察坏人,发现灾祸。爱管杂事,晚睡早起,任劳任怨,这种人只能当妻子儿女的头儿;见面就问长问短,什么事都要指指划划,平时实际上言语很少,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花,这种人只能做十个人的小头目;整天忧心忡忡的,一付严肃认真的样子,不听劝说,好用刑罚和杀戮,刑必见血,六亲不认,这种人可以统率一百人;争辩起来总想压倒别人,遇到坏人坏事就用刑罚来惩治,总想使一群人统一起来,这种人可以统率一千人;外表很谦卑,话偶尔说一句,知道人的饥饱、劳累还是轻松,这种人可以统率一万人;谨小慎微,日胜一日,亲近贤能的人,又能献计献策,能让人懂得何为气节,说话不傲慢,忠心耿耿,这种人是十万人的将领[《玉钤经》说:“大将虽以周详稳重为贵,但是不可以犹豫不决;虽以多方了解情况为能,但不能顾忌太多,患得患失。”这可说是评论将领之最精妙的言论];温柔敦厚有长者之风,用心专一,遇到贤能的人就举荐,依法办事,这种人是百万人的将领;功勋卓著,威名远扬,出入豪门大户,但百姓也愿亲近他,诚信宽怀,对治理天下很有见识,能效法前人的伟大事业,也能补救败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普天下的老百姓,都好象他的妻子儿女一般,这种人是英雄的首领,天下的主人。”
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的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
[聪明出众,叫做“英”;胆力过人,叫做“雄”。这是对“英雄”所作的大体上的区分。聪明,是英才本来就应有的,但是英才没有雄才的胆力,其主张就不能推行;胆力,是雄才本来就应有的,但是没有英才的智慧,事情也办不成。假如其睿智足以在事前就有所谋划,但洞察力却看不出行动的契机,这样的人只能坐而论道,不可以让他们去具体施行;假如能谋划在先,洞察力也能跟上去,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就只能处理日常工作,却不能应付突然变故;如果是力气过人,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只可以作为出力的人,不能作为开路的先锋;力气过人,也有勇气实行,但智慧不能预谋事变,这只可以作为先锋,不能作统帅。一定要能谋划在先,明察在后,行动果断,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英才。张良就是这样。气力过人,又有勇气去做,智慧足以料事在前,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雄才。韩信就是这样。如果能一人身兼英、雄两种素质,那就能够掌管天下。汉高祖刘邦、楚 霸玉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经文】
《经》曰:“智如源泉,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智可以砥砺,行可以为辅警者,人友也;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
佐。”欲观其亡,必由其下。
故同明者相见,同听者相闻;同志者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故辅佐左右所欲任使者,存亡之机,得失之要。
【译文】
《玉钤经》说:“智慧有如泉涌,行为堪为表率,这样的人可做导师;智慧可以磨砺他人,行为可以辅助和警策他人,这样的人可为良友;安分守已,奉公守法,不敢做一点出格的事,这样的人可为官吏;还有一种人,你要是只图眼前的方便快意,只要你叫他一声,他就会连连答应,这种人只能做奴隶。所以最好的君主要用堪为导师的来辅佐自己,中等的君主要让良友来辅佐自己,下等的君主要用官吏来辅佐自己,亡国的君主却仔用奴隶来辅佐自己。”要想知道一个国王是否会亡国,只要看他的手下是些什么人就够了。
本来,有同样见识和同样追求的人才会相互亲近,不是贤德的人,就不会任用贤能。因此,任用什么样的人来辅佐自己,实在是存亡的关键,得失的根本啊!
【经文】
孙武曰:“主孰有道?
[昔汉王见围荥阳,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赏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人少礼,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宜各去两短,集其两长,天下指麾即定矣。”
魏太祖谓郭嘉曰:“袁本初地广兵强,吾欲讨之,力不能敌,何如?”
嘉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
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虽兵强,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未政失于宽,绍以宽济,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旋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耳;公外简易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能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计少决,失在事后;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之,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情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相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而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曹公曰:“吾知之,绍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刻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所以为吾奉也。”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后事。今虽强,终为所擒。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兵精,必能济大事也。”]
将孰有能?
[袁绍率大众攻许都,孔融谓荀或曰:“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计谋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或曰:“绍兵虽多,而法令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许攸贪而犯法必不能纵,不纵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
后许攸贪不奉法,审配收其妻子,攸怒,奔曹公。又颜良临阵授首,用丰以谏死。皆如或所料也。
吾以此知胜之谓矣。”【译文】
孙武说:“那一方的君主有道义?那一方的主将有才能?我凭这一点就知道胜利属于谁了。”
楚汉相争,曹袁之战,可为孙子这句话作一最好的注脚。
[从前汉王刘邦被围困在荥阳,对陈平说:“天下纷纷扰扰,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啊?”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仁爱,廉节好礼的能人有很多都投奔了他。等到论功行赏、分封爵邑时,项王却很看重这些爵位和土地,这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与他离心离德。现在大王你对人傲慢不讲礼数,能人中那些顽劣愚钝和贪图小利的也大多投奔了汉军。真应该各自去掉对方的短处,吸收对方的长处,那么天下很快就会安定了。”
魏太祖曹操对郭嘉说:“袁绍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但力量不足,怎么办?”郭嘉回答说:“刘邦打不过项羽,你是知道的,汉祖刘邦只能用智谋战胜项羽。虽然项羽强大,最终还是被刘邦打败了。我私下想,袁绍有十败,你有十胜。其一,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此人没能耐。袁绍礼仪繁琐;你不讲礼节,体任自然。这在管理方法上就胜了。其二,袁绍虽然强大,但是逆潮流而动;你是顺应历史潮流来率领天下百姓打仗。这在道义上就胜了。
其三,汉末的统治失败在宽松和缓上,袁绍是用宽缓来拯救宽缓,所以没有威慑力;你用刚猛来纠正汉末的宽缓,从而使上下都懂得规矩。这在法治上就胜了。其四,袁绍表面宽缓内怀猜忌,任用了某人马上又怀疑他,重用的只是亲戚子弟;你外表简易内心明智,用人不疑,任人唯才是用,不管远近亲疏。这在度量上就胜了。其五,袁绍计谋有余而决断不足,失败在谋于事后;你有了好计策就实行,不断地顺应各种变化。这在谋略上就胜了。第六,袁绍因出身名门,有几代积累下来的政治资本,故意拿出架式,以获取好名声,能人中那些好说漂亮话的阿谀奉承之徒都投奔了他;你诚心待人,实实在在做事,不喜奉承,以朴素的作风带领下属,赏赐有功的人也一点都不吝啬,能人中那些忠厚正直有远见而又有实际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你效劳。这在品德上就胜了。其七,袁绍看见别人挨饿受冻,怜悯之情马上就表现出来,看不见的时候,想也不去想,这只不过是人们常说的‘妇人之仁’;你对眼前的小事,常常忽视,至于说那些大事,却能想到很远,给别人的恩惠,都超过了他们自己的期望。即使看不见,都考虑到了,没有不接济扶助的。这在仁爱上就胜了。其八,袁绍因大臣争夺权力,被谗言搞昏了头;你用自然之道去领导部下,让他们慢慢地去熟悉自己的职责,这在明智上就胜了。其九,袁绍不能明辨是非;你认为是对的就以礼相待,认为不对的就依法查处,这在策略上就胜了。其十,袁绍好搞花架子,不懂得兵法的要旨;你以少胜多,用兵如神,你的军队仰仗你,敌人害怕你,这在军事上就胜了。”曹操说:“我知道了,袁绍为人,志大才疏,表面严厉,胆子却很小,猜忌苛刻却又没有威严,兵力虽强但布署混乱,将帅骄横,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然丰富,但那都是给我准备的。”
魏明帝的少府杨阜在谈到曹操时说:“袁绍宽缓而不果断,好谋划而少决断。不果断就没有威望;少决断就会谋在事后。现在虽然强大,最终还是要被打败的。曹操有雄才大略,决断的时候毫不犹豫,法令一致,军队精干。
一定能成就大事。”]
[袁绍率领大军攻打许都,孔融对曹操的谋士荀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这样的谋士为他出谋画策;有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辅佐他;有颜良、文丑这样勇冠三军的人给他带兵。恐怕很难战胜他吧?”荀或说:
“袁绍兵力虽然强大,但法令不严;田丰刚愎犯上;许攸贪图小利不律已;审配专横而没有谋略;逢纪果敢但自以为是。有这几个人在他身边,其后果就不难知道了。许攸贪图小利就会犯法,袁绍一定不会放过他,不放过他就一定会生变。颜良、文丑是一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后来,许攸贪图小利而违法,审配收监了他的家小,许攸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颜良在战场上被斩首,田丰因劝谏袁绍而死于非命。一切都没有逃出荀或的预料。]
【按语】
量才用人也存在着辩证法,一方面,用什么人关系着事业的成败,正如赵蕤在本文中所讲的“欲观其亡,必由其下。”纸上谈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都是这方面有名的历史故事。赵王用了不该用的书呆子赵括,结果被秦将白起坑卒四十万。诸葛亮用了不该用的马谡而失了街亭,逼得自己不得不唱空城计。
反过来从另一方面讲,君主、主将或主管者是什么样的人,也决定了他会用什么人,于是,也决定了他的成功与失败。这正如孙武所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吾以此知胜之谓也。”项羽、袁绍之所以失败,刘邦、曹操之所以成功,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从以上四人的成功与失败中我们还可以悟出这样两个道理:第一,“妇人之仁”不可成大事。郭嘉论曹操对袁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其中之一便是在“仁”上的胜败。郭嘉说袁绍“见人饥寒,恤念之情形子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所谓妇人之仁耳。”这种仁爱是短浅的,没有胸怀的,因为他爱的范围只是眼睛看到的,太有局限性。他的仁爱并不是从普天下的所有人出发,他没有博爱天下的气魄和勇气。所以是成不了事的。类似的话,韩信在评论项羽时也说起过:“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玩赏,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意思是,项羽对人很有礼貌,很慈善,总是好言好语,遇到有人病了,还要哭哭啼啼,把自己吃喝的东西分给他。可是,当遇到该封赏那些有功者以爵位时,他却把爵印抓在手中,都玩出了缺口,也不舍得交出去。看他“恭敬慈爱”、“泣涕分食饮”这点上,的确有仁爱之心。可看他“玩印不予”这点上,却是小家子气。所以,他和袁绍是同样的毛病——“妇人之仁”,结果都得失败。有道是“大仁不仁”,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就应当有博爱天下的胸怀,而且也应该有容纳天下苦困的气魄。目光总盯在一时、一地、一二人身上,是成不了气候的。第二、传统包袱太重,对事业的成功是有害的。郭嘉论袁绍之所以失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包袱太重了。袁绍有“累世之资”,出身名门望族,这样的世家子弟办起事来,因门第的传统而处处讲规矩,繁文缛节很多,什么事都要先拿出个架子。结果是,既违背了人性,不能使上下亲和,又影响了办事效率。不如曹操“体任自然”来得好,这种直截了当的作风既顺应人性的要求,使上下同心,又提高了办事效率,所以曹操胜利了,袁绍失败了。传统是一种财富,它给后人提供了办事的丰富经验和教训。但是,这个包袱过重就束缚了人的手脚,限制了人的 创造和发展,于是,好东西就会变成坏东西。比如宋与金的对抗中,宋人由于有前人的传统,而十分讲规矩,可也正是这规矩害了宋人。据说,宋廷闻报金兵已南下,就马上商议对策,没等对策商议出个结果来,全兵已投鞭渡河了。传统真是害人不浅啊!
【经文】
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犹升不可以盛斛,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日理才,以研事机;三日政才,以经制体;四曰学才,以综典文;五曰武才,以御军旅;六曰农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兴国利;九曰辩才,以长讽议。”此量才者也。]
故伊尹曰:“智通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于万物之情,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
[汉文帝问陈平曰:“君所主何事?”对曰:“陛下不知臣驽下,使臣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燮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年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行其职。”上曰:“善!”
汉魏相书曰:“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人服。’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之分,日月为纪。各有常职,不得相于。明主谨于尊天,慎于养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时,敬授人事。君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三者得叙,则灾害不生,人不夭疾,衣食有余矣。此燮理阴阳之大体也。”
事具《洪范》篇。]
不失四时,通于地利,能通不通,能利不利,如是者举以为九卿。故丸卿之事常在于德。通于人事,行犹举绳,通于关梁,实于府库,如是者,举以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于仁。[蜀丞相诸葛亮主薄杨颙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卿大夫。”]
忠正强谏而无有奸诈,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举以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于义也。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
法家之才,司冠之任也。术家之才,三孤之任也。臧否之才,师氏之任也。
伎俩之才,司空之任也。儒学之才,保氏之任也。文章之才,国史之任也。
骁雄之才,将帅之任也。]
【译文】
人的才能大小是不同的,就象用升无法盛下斗中的东西一样,盛不下就会溢出来,溢出来就全浪费了。用了不该用的人,怎么能没有危险呢?[傅玄说:“品评人才可分九类:一是有德行的,这类人可用来作为政权的根基;二是治理之才,可以让他们来推究事物变化的规律;三是政务之才,可以让他们从事政治体制的运作;四是学问之才,可以让他们搞学术研究;五是用兵之才,可以用以统帅军队;六是理农之才,可以让他们指导农民耕作;七是工匠之才,用以制作器具;八是经商之才,可以用他们来振兴国家经济;九是辩才,可以发挥他们讽谏和议政的长处。”这样做就叫量才使用。]
成汤的辅相伊尹说:“如果心智能与天道相通,能不断地顺应事物的变化,了解万物发展的情况,言论足以用来调合阴阳,正确地核准四时,掌握风调雨顺的规律。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三公。所以,三公的职责是不懈地研究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
[对于相当于三公的宰相的职责,西汉时的陈平说得更明白。当年汉文帝问陈平:“你所负责的都是些什么事情?”陈平说:“陛下不嫌我愚钝,让我当宰相。当宰相的任务就是,对上辅佐皇上,调理阴阳;对下要使万物各得其便;对外镇抚四方,对内团结民众。要让各级官吏各尽其职。”汉文帝说:“讲得好!”
汉代魏相(宣帝时为御史大夫)上书说:“我知道《周易》中讲过:‘天地协调,所以日月运行正常,四时相宜;圣明的君臣统治天下配合协调,少有严刑峻法但百姓悦服。’大地运行,生于阴阳消长。阴阳的规定由日月限定,各有各的责任,不能互相冲犯。贤明的君王谨慎地遵守自然的法则并尊养人才,所以设立柔顺如月的宰相,以顺应四时,掌管政务。君主言行合乎自然法则,遵顺阴阳的变化规律,就使日月光明,风调雨顺,寒暑适宜。这三者秩序相得,就会使天灾不作,百姓康乐富足。这就是为什么要曼理阴阳的主要原因。”以上道理在《洪范》中讲得很明白。]不违背一年四季的农作节令,懂得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能把堵塞不通的环节疏通,能把废弃不用的东西变成财富。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九卿(相当于各部委的部长)。所以,九卿的职责在于全国文明道德的建设。通达人情事故,作风正派,了解税收的关卡,充实国家的府库,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大夫。所以,大夫的职责是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诸葛亮的主薄杨颙说:“坐而论道的是三公,去具体贯彻执行的是卿大夫。”]
忠心正直,犯颜直谏,没有奸诈之心,大公无私,讲话符合国家法规,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列士。所以,列士的职责是常行仁义。道、德、仁、义确立之后,天下就得到治理了。”[有“清节”之风的,可以担任君王的老师,有“法家”之才的可以负责司法工作,“术家”可以作为智囊团,善于评论和研究儒学的也可作太子的老师,会写文章的可以让他去研究历史,“骁雄”
之才可以去让他带兵打仗。]
【经文】
太公曰:“多言多语,恶口恶舌,终日言恶,寝卧不绝,为众所憎,为人所疾。此可使要遮闾巷,察奸伺祸。权数好事,夜卧早起,虽剧不悔,此妻子之将也;先语察事,劝而与食,实长希言,财物平均,此十人之将也;忉忉截截,垂意肃肃,不用谏言,数行刑戮,刑必见血,不避亲戚,此百人之将也;讼辨好胜,嫉贼侵凌,斤人以刑,欲整一众,此千人之将也;外貌怍怍,言语时出,知人饥饱,习人剧易,此万人之将也;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近贤进谋,使人知节,言语不慢,忠心诚毕,此十万人之将也[《经》曰:
“夫将虽以详重为贵,而不可有不决之疑;虽以博访为能,而不欲有多端之惑。”此论将之妙也];温良实长,用心无两,见贤进之,行法不在,此百万人之将也;勋勋纷纷,邻国皆闻,出入豪居,百姓所亲,诚信缓大,明于领世,能效成事,又能救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若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修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料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行能决之,然后乃可以为英。张良是也。
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料事,然后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译文】
姜太公说:“嘴里唠唠叨叨,不干不净,整天如此,躺下都不停,让众人讨厌。这种人可以让他管理街区,盘察坏人,发现灾祸。爱管杂事,晚睡早起,任劳任怨,这种人只能当妻子儿女的头儿;见面就问长问短,什么事都要指指划划,平时实际上言语很少,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花,这种人只能做十个人的小头目;整天忧心忡忡的,一付严肃认真的样子,不听劝说,好用刑罚和杀戮,刑必见血,六亲不认,这种人可以统率一百人;争辩起来总想压倒别人,遇到坏人坏事就用刑罚来惩治,总想使一群人统一起来,这种人可以统率一千人;外表很谦卑,话偶尔说一句,知道人的饥饱、劳累还是轻松,这种人可以统率一万人;谨小慎微,日胜一日,亲近贤能的人,又能献计献策,能让人懂得何为气节,说话不傲慢,忠心耿耿,这种人是十万人的将领[《玉钤经》说:“大将虽以周详稳重为贵,但是不可以犹豫不决;虽以多方了解情况为能,但不能顾忌太多,患得患失。”这可说是评论将领之最精妙的言论];温柔敦厚有长者之风,用心专一,遇到贤能的人就举荐,依法办事,这种人是百万人的将领;功勋卓著,威名远扬,出入豪门大户,但百姓也愿亲近他,诚信宽怀,对治理天下很有见识,能效法前人的伟大事业,也能补救败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普天下的老百姓,都好象他的妻子儿女一般,这种人是英雄的首领,天下的主人。”
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的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
[聪明出众,叫做“英”;胆力过人,叫做“雄”。这是对“英雄”所作的大体上的区分。聪明,是英才本来就应有的,但是英才没有雄才的胆力,其主张就不能推行;胆力,是雄才本来就应有的,但是没有英才的智慧,事情也办不成。假如其睿智足以在事前就有所谋划,但洞察力却看不出行动的契机,这样的人只能坐而论道,不可以让他们去具体施行;假如能谋划在先,洞察力也能跟上去,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就只能处理日常工作,却不能应付突然变故;如果是力气过人,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只可以作为出力的人,不能作为开路的先锋;力气过人,也有勇气实行,但智慧不能预谋事变,这只可以作为先锋,不能作统帅。一定要能谋划在先,明察在后,行动果断,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英才。张良就是这样。气力过人,又有勇气去做,智慧足以料事在前,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雄才。韩信就是这样。如果能一人身兼英、雄两种素质,那就能够掌管天下。汉高祖刘邦、楚 霸玉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经文】
《经》曰:“智如源泉,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智可以砥砺,行可以为辅警者,人友也;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
佐。”欲观其亡,必由其下。
故同明者相见,同听者相闻;同志者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故辅佐左右所欲任使者,存亡之机,得失之要。
【译文】
《玉钤经》说:“智慧有如泉涌,行为堪为表率,这样的人可做导师;智慧可以磨砺他人,行为可以辅助和警策他人,这样的人可为良友;安分守已,奉公守法,不敢做一点出格的事,这样的人可为官吏;还有一种人,你要是只图眼前的方便快意,只要你叫他一声,他就会连连答应,这种人只能做奴隶。所以最好的君主要用堪为导师的来辅佐自己,中等的君主要让良友来辅佐自己,下等的君主要用官吏来辅佐自己,亡国的君主却仔用奴隶来辅佐自己。”要想知道一个国王是否会亡国,只要看他的手下是些什么人就够了。
本来,有同样见识和同样追求的人才会相互亲近,不是贤德的人,就不会任用贤能。因此,任用什么样的人来辅佐自己,实在是存亡的关键,得失的根本啊!
【经文】
孙武曰:“主孰有道?
[昔汉王见围荥阳,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赏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人少礼,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宜各去两短,集其两长,天下指麾即定矣。”
魏太祖谓郭嘉曰:“袁本初地广兵强,吾欲讨之,力不能敌,何如?”
嘉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
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虽兵强,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未政失于宽,绍以宽济,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旋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耳;公外简易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能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计少决,失在事后;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之,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情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相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而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曹公曰:“吾知之,绍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刻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所以为吾奉也。”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后事。今虽强,终为所擒。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兵精,必能济大事也。”]
将孰有能?
[袁绍率大众攻许都,孔融谓荀或曰:“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计谋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或曰:“绍兵虽多,而法令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许攸贪而犯法必不能纵,不纵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
后许攸贪不奉法,审配收其妻子,攸怒,奔曹公。又颜良临阵授首,用丰以谏死。皆如或所料也。
吾以此知胜之谓矣。”【译文】
孙武说:“那一方的君主有道义?那一方的主将有才能?我凭这一点就知道胜利属于谁了。”
楚汉相争,曹袁之战,可为孙子这句话作一最好的注脚。
[从前汉王刘邦被围困在荥阳,对陈平说:“天下纷纷扰扰,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啊?”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仁爱,廉节好礼的能人有很多都投奔了他。等到论功行赏、分封爵邑时,项王却很看重这些爵位和土地,这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与他离心离德。现在大王你对人傲慢不讲礼数,能人中那些顽劣愚钝和贪图小利的也大多投奔了汉军。真应该各自去掉对方的短处,吸收对方的长处,那么天下很快就会安定了。”
魏太祖曹操对郭嘉说:“袁绍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但力量不足,怎么办?”郭嘉回答说:“刘邦打不过项羽,你是知道的,汉祖刘邦只能用智谋战胜项羽。虽然项羽强大,最终还是被刘邦打败了。我私下想,袁绍有十败,你有十胜。其一,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此人没能耐。袁绍礼仪繁琐;你不讲礼节,体任自然。这在管理方法上就胜了。其二,袁绍虽然强大,但是逆潮流而动;你是顺应历史潮流来率领天下百姓打仗。这在道义上就胜了。
其三,汉末的统治失败在宽松和缓上,袁绍是用宽缓来拯救宽缓,所以没有威慑力;你用刚猛来纠正汉末的宽缓,从而使上下都懂得规矩。这在法治上就胜了。其四,袁绍表面宽缓内怀猜忌,任用了某人马上又怀疑他,重用的只是亲戚子弟;你外表简易内心明智,用人不疑,任人唯才是用,不管远近亲疏。这在度量上就胜了。其五,袁绍计谋有余而决断不足,失败在谋于事后;你有了好计策就实行,不断地顺应各种变化。这在谋略上就胜了。第六,袁绍因出身名门,有几代积累下来的政治资本,故意拿出架式,以获取好名声,能人中那些好说漂亮话的阿谀奉承之徒都投奔了他;你诚心待人,实实在在做事,不喜奉承,以朴素的作风带领下属,赏赐有功的人也一点都不吝啬,能人中那些忠厚正直有远见而又有实际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你效劳。这在品德上就胜了。其七,袁绍看见别人挨饿受冻,怜悯之情马上就表现出来,看不见的时候,想也不去想,这只不过是人们常说的‘妇人之仁’;你对眼前的小事,常常忽视,至于说那些大事,却能想到很远,给别人的恩惠,都超过了他们自己的期望。即使看不见,都考虑到了,没有不接济扶助的。这在仁爱上就胜了。其八,袁绍因大臣争夺权力,被谗言搞昏了头;你用自然之道去领导部下,让他们慢慢地去熟悉自己的职责,这在明智上就胜了。其九,袁绍不能明辨是非;你认为是对的就以礼相待,认为不对的就依法查处,这在策略上就胜了。其十,袁绍好搞花架子,不懂得兵法的要旨;你以少胜多,用兵如神,你的军队仰仗你,敌人害怕你,这在军事上就胜了。”曹操说:“我知道了,袁绍为人,志大才疏,表面严厉,胆子却很小,猜忌苛刻却又没有威严,兵力虽强但布署混乱,将帅骄横,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然丰富,但那都是给我准备的。”
魏明帝的少府杨阜在谈到曹操时说:“袁绍宽缓而不果断,好谋划而少决断。不果断就没有威望;少决断就会谋在事后。现在虽然强大,最终还是要被打败的。曹操有雄才大略,决断的时候毫不犹豫,法令一致,军队精干。
一定能成就大事。”]
[袁绍率领大军攻打许都,孔融对曹操的谋士荀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这样的谋士为他出谋画策;有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辅佐他;有颜良、文丑这样勇冠三军的人给他带兵。恐怕很难战胜他吧?”荀或说:
“袁绍兵力虽然强大,但法令不严;田丰刚愎犯上;许攸贪图小利不律已;审配专横而没有谋略;逢纪果敢但自以为是。有这几个人在他身边,其后果就不难知道了。许攸贪图小利就会犯法,袁绍一定不会放过他,不放过他就一定会生变。颜良、文丑是一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后来,许攸贪图小利而违法,审配收监了他的家小,许攸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颜良在战场上被斩首,田丰因劝谏袁绍而死于非命。一切都没有逃出荀或的预料。]
【按语】
量才用人也存在着辩证法,一方面,用什么人关系着事业的成败,正如赵蕤在本文中所讲的“欲观其亡,必由其下。”纸上谈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都是这方面有名的历史故事。赵王用了不该用的书呆子赵括,结果被秦将白起坑卒四十万。诸葛亮用了不该用的马谡而失了街亭,逼得自己不得不唱空城计。
反过来从另一方面讲,君主、主将或主管者是什么样的人,也决定了他会用什么人,于是,也决定了他的成功与失败。这正如孙武所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吾以此知胜之谓也。”项羽、袁绍之所以失败,刘邦、曹操之所以成功,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从以上四人的成功与失败中我们还可以悟出这样两个道理:第一,“妇人之仁”不可成大事。郭嘉论曹操对袁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其中之一便是在“仁”上的胜败。郭嘉说袁绍“见人饥寒,恤念之情形子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所谓妇人之仁耳。”这种仁爱是短浅的,没有胸怀的,因为他爱的范围只是眼睛看到的,太有局限性。他的仁爱并不是从普天下的所有人出发,他没有博爱天下的气魄和勇气。所以是成不了事的。类似的话,韩信在评论项羽时也说起过:“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玩赏,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意思是,项羽对人很有礼貌,很慈善,总是好言好语,遇到有人病了,还要哭哭啼啼,把自己吃喝的东西分给他。可是,当遇到该封赏那些有功者以爵位时,他却把爵印抓在手中,都玩出了缺口,也不舍得交出去。看他“恭敬慈爱”、“泣涕分食饮”这点上,的确有仁爱之心。可看他“玩印不予”这点上,却是小家子气。所以,他和袁绍是同样的毛病——“妇人之仁”,结果都得失败。有道是“大仁不仁”,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就应当有博爱天下的胸怀,而且也应该有容纳天下苦困的气魄。目光总盯在一时、一地、一二人身上,是成不了气候的。第二、传统包袱太重,对事业的成功是有害的。郭嘉论袁绍之所以失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包袱太重了。袁绍有“累世之资”,出身名门望族,这样的世家子弟办起事来,因门第的传统而处处讲规矩,繁文缛节很多,什么事都要先拿出个架子。结果是,既违背了人性,不能使上下亲和,又影响了办事效率。不如曹操“体任自然”来得好,这种直截了当的作风既顺应人性的要求,使上下同心,又提高了办事效率,所以曹操胜利了,袁绍失败了。传统是一种财富,它给后人提供了办事的丰富经验和教训。但是,这个包袱过重就束缚了人的手脚,限制了人的 创造和发展,于是,好东西就会变成坏东西。比如宋与金的对抗中,宋人由于有前人的传统,而十分讲规矩,可也正是这规矩害了宋人。据说,宋廷闻报金兵已南下,就马上商议对策,没等对策商议出个结果来,全兵已投鞭渡河了。传统真是害人不浅啊!